“鼓浪文兴”中文拔尖基地读书会 | 胡行舟、刘晓宇:海洋诗学专题研究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4日 访问次数:

2024年4月21日10:00,中国语言文学系拔尖班文学专业2023-2024春季学期第二次读书会在南光一102-1教室开展。本次读书会主题为海洋诗学,阅读书目为“潮汐论”相关论文以及著名生态作家蕾切尔的散文集《海风下》,由厦门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胡行舟、刘晓宇组织,2020级本科生练韬和杨云超联袂领读,十余位拔尖班本科生共同参与。

读书会伊始,胡行舟老师以“新南方”这个学术概念作为引入,突出了“南方之南”的地域特殊性。通过援引谢有顺老师所谓的“山风海骨”“有海的南方和没有的海的南方是截然不同的”等观点,他指出了海洋诗学研究的关键作用。

首先,由杨云超同学对《径与根——加勒比文学中的“潮汐学”》一文进行探讨,他先介绍了“加勒比”“加勒比文学”等概念,继而对英文文本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翻译和梳理。他总结到,定义加勒比群岛:海底的根(submarine roots):它是自由漂浮的,不是固定在某个原始点的一个位置,而是通过它的网络和分支向我们的世界的各个方向延伸。

接着,胡行舟老师就杨云超同学的分享开展了延伸和补充,他认为这篇论文是非常典型的“德勒兹主义”的文本,继而对所谓的“潮汐论”的特点、作者在这片论文中所反对的政治想象、以及文本中所涉及的诸如“根茎”“领域化——去领域化——再领域化”等关键词进行了解释。

本次读书会的第二部分由练韬同学就蕾切尔的散文集《海风下》作分享。他以“自然经验、生态美学与海洋诗学的可能性命题——蕾切尔·卡森《海风下》片论”为分享主题,援引了日本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柄谷行人关于“风景之发现”的观点,对这部散文文本进行了自己的定位。他总结到,卡森的《海风下》以一种“偏离”文学的姿态,接近生态文学的本质存在,契合了生态美学的基本要求,描绘了一个具有整体性意味的海洋世界,将自然经验娓娓道出。

继而,刘晓宇老师对练韬同学的分享作出了基于自己研究经验意义上的补充。她充分肯定了练韬引入柄谷行人这一论域的合理性,指出柄谷行人在其研究中解构了一些看似自明的概念。同时,刘老师抛出了“为什么是‘海风下’?”这一问题供同学们思考,提到了关于海洋潮流与小说叙事的隐喻关系。

在两位同学分享完毕后,在场师生针对两篇文本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关于“为什么是‘海风下’?”“为什么是under the wind而非in the wind?”、海的地域性和整体性等问题,在座同学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本场读书会,两位20级拔尖班的同学运用了自己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将文本很好地抽丝剥茧,加之两位老师的适时补充和引导,与会同学均表示理论视野得到了很好的开阔。


文:盛雪

图:盛雪、刘晓宇


免费观看100部高清电视剧

Copyright© 2023  免费观看100部高清电视剧 - 大象末满18勿近1000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免费观看100部高清电视剧